7月28日,由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七届“纵横”网络空间安全创新论坛在哈尔滨圆满举办。论坛聚焦网络空间安全的战略博弈、核心技术突破与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10余位两院院士、30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深入研讨。
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论坛”上,永信至诚副总裁付磊、副总裁张丽分别受邀参与主题演讲、圆桌对话,就网络安全实战能力提升与人才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展开交流,分享永信至诚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图:永信至诚副总裁付磊分享专题演讲

图:永信至诚副总裁张丽参加圆桌研讨
网络安全人才能力评价标准错位
人才供给应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经过多年探索与积累,我国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体系,高校学科教育、产业实践培训为行业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人才。但从实践反馈来看,企业对应用型网络安全人才仍存在大量需求。
付磊指出,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能力结构的不匹配。 面对真实业务环境中的现实挑战时,即便是一些科班出身的高技术水准的安全人员,也仍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人才培养与能力评价体系与企业真实岗位需求尚未完全对齐,存在“重技能、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等情况,难以全面反映个体的综合能力。因此,学术界和产业界都迫切需要重新审视网络安全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培养路径。
构建「数字风洞」人才测评系统
客观刻画人才能力画像
客观刻画人才能力画像
网络安全人才能力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实践化、相对化、动态化的一项系统工程,评价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综合能力而非离散的技能,综合能力不是一个简单数值,而是一组“张量”——由多个维度向量组成的集合。应当采用一套多轮次、多维度的“多头注意力”人才评价机制,面向产业需求,持续推动网络安全人才能力演进,真正培养和选拔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型人才。
面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评价面临的现实问题,永信至诚基于十余年攻防技术沉淀、800余场安全竞赛运营经验以及i春秋人才社区运营实践,联合产学研多方力量共同编写了《网络安全实战人才能力白皮书》,并提出ASK-P人才评价模型,从安全意识(Awareness)、安全技能(Skill)、安全知识(Knowledge)、实践认证(Practice)四个维度出发,构建覆盖多场景、多岗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永信至诚将ASK-P人才评价模型付诸实践,构建了「数字风洞」人才测评系统,能够基于真实业务场景,根据不同人才能力测评目标,灵活设计测评方案、测试集、检测系统、评价标准,在「数字风洞」中对网络安全人才进行多维度实战能力考核测评。并结合多轮评估给出能力画像,实现网络安全人才实战水平和业务实践水平的可视化、可量化、可追踪。
基于这一平台,永信至诚已持续支撑工业、通信、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政企用户开展实战能力训练、选拔评估与安全团队建设,推动行业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闭环。
永信至诚表示,作为数字安全测试评估赛道领跑者,网络靶场与人才建设领军者,公司将继续与政、产、学、研、用等生态伙伴深化合作,围绕网络安全实战能力提升、测评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完善等方向展开深入协作,助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保障数字健康,带给世界安全感。